第438章 老李家有债必偿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吃不起肉肉字数:4956更新时间:25/06/28 02:08:07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营帐之外,视野豁然开朗。

    黄河已经退去,留下的遍地黄汤也被大体排空。

    幸存的人们在千疮百孔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着,试图恢复家乡原本的样子。

    安置灾民的简陋窝棚已经改建成了土墙茅舍,可以遮风避雨了,作为暂居点正合适。

    而沿着黄河故道和汴河河岸,建筑工地一字排开。

    民夫工人正在包工头里最会打仗、军人里最会打灰的薛万彻的指挥下,全力建设着房舍道路。

    那里将是滑州新城的所在地,是灾民的新家园。

    “呼……工程进度还可以。”

    李明望着火热的劳动景象,心情轻松了一些。

    虽然资金不充裕,但是灾后的劳动力更不值钱。

    大家伙都憋着一股劲,为了能快一点重建家园,很多人甚至都不索取报酬,只要管一顿饭。

    在“生产大队”制度下,百姓互帮互助蔚为成风。

    这也变相节约了很多成本。

    “陛下,天气转凉,请小心风寒。”

    马周正在河堤上巡视,一眼就瞅见了卫士簇拥下的皇帝,第一时间就迎了上来。

    虽然滑州城区的重建已经初具规模,可李明依旧坚持住在堤坝的营区里。

    所以滑州百官也只能陪着,每天睡与大堤为伴,毫无怨言。

    他们也不敢有怨言。

    陛下没让他们和阎王为伴就已经算是天大的恩惠了,要什么自行车。

    “不用劳烦,我走走就热乎了。马侍郎你有任务在身,去忙你的吧,不必在意我。”

    李明向属下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。

    他对这位中年官僚近段时间的卖力表现十分满意。

    马周当初能当晋王之师,就说明他的天资不差。经过三起三落之后,他的实干能力也锻炼起来了。

    已经成长为一位“官商”颇高的骨干人才了。

    “遵令!”

    自洪水以来,马周在陛下鞍前马后奔走了一个多月,也基本摸清了这位小主子的脾性——

    效率至上、不爱排场,更讨厌因为排场而耽误了正事。

    所以不需要陛下多少,他立刻很识相地退下,继续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堤坝的隐患。

    这货最近也圆滑了不少啊……李明颇为赞许地微微点头,信步向滑州新城走去。

    第二新滑州市的选址,囊括了大半个旧滑州城。

    颇为地狱的是,因为黄河改道夹杂着大量泥沙,水流势能巨大。

    所以将旧城建筑摧毁得也很彻底。

    除了用肥沃湿润的河泥堆出了千里沃野以外,还留给了李明一大片平整的空地。

    简直是城市规划专业的福地。

    “陛下!我们敬爱您呀!”

    老百姓大老远就看见了守卫簇拥的小陛下,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,手舞足蹈地迎上来。

    然后,就看见那支队伍原路折返了。

    再然后,又看见同样一伙人换上了布衣,小陛下走在前面,一大帮虎背熊腰的“老百姓”缀在后面,又大摇大摆地回到了城里。

    众人:“……”

    咱家陛下好像有点社恐啊。

    出于礼貌,大家只能装作不认识他。

    “微服私访果然有用啊,没人能识破我的伪装啊哈哈~”

    李明有点小得意,因为“卡钱”的郁闷心情也纾解了一些,背着手巡视起了第二新滑州市的市容市貌。

    他最近思路一堵就喜欢在城里“微服私访”,这是为了随时掌握基层情况,排查重建风险隐患,绝不是为了散心。

    原本的滑州旧城还是旧式的里坊制,不但碍事的坊墙林立,而且道路横平竖直,主干道极宽而支路狭窄,其实挺不合理的。

    被母亲河强制拆迁以后,可以不留历史包袱,重新规划,大干特干。

    虽然这次被洪水狂暴轰入了,但滑州的底子很好。

    地处中原的中原,又是黄河与汴河的两河汇,将来一定能很快兴盛起来。

    “不过,现在好像有一部分人已经先‘兴盛’了啊。”

    李明停在了一座院落的前面。

    这是一处气派不凡的酒肆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“高级会所”。

    外头是一圈坚实的围墙,淤泥和积水都已清理干净,只是墙根才残留着些许水渍。

    说明这酒肆成功经历了母亲河的考验,依然屹立不倒。

    不愧是高级会所,建筑质量杠杠的。在周围一片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中间,显得鹤立鸡群。

    店门口挂着一块鎏金的招牌,小二在大门外殷勤地候着,显然已经开始营业了。

    “进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李明背着手,信步迈过门槛。

    “哎哎……啊?”小二刚想阻拦这野小子,抬头就看见了“野小子”身后一帮凶神恶煞的“路人”。

    他不知道这小少年是谁,但常年接人待物锻炼出来的眼力见让他知道,对方肯定是他惹不起的狠角色,当即顺滑地改口。

    “小郎君里面请!”

    服务还挺周到……李明心里默默点头,大大方方地跟着卑躬屈膝的小二,踏入了大门。

    院子里别有一番洞天,绿植假山、亭台楼榭、小桥流水,应有尽有。

    和刚遭过大灾的中原大地好像处于两个世界。

    李明的眉头微微一皱,跟着对方迈入了酒肆的主体。

    一栋三层的小楼阁。

    大厅里十分热闹,推杯换盏之声不断。

    客人们都互相熟识,好像是某个大户人家正在大宴宾客,将整个一楼都包场了。

    一开始,大家都没有注意到门口进来一个小孩儿,主家正起身高举酒盏,醉醺醺地吹着牛皮。

    “诸位供应的砂石,董某已经顺利交付衙门,用于滑州城的重建了。

    “根据账房结算,利润少说能有……嗝!”

    那人打着酒嗝顿了一顿,身体摇摇晃晃,一双小眼睛却透着精明,扫视着下首的诸位宾客。

    宾客们都放下了手里的筷子,竖起耳朵,期盼地听着。

    只见姓董的那人嘿嘿一笑,伸出一根手指。

    “利润少说能有一万贯。”

    万贯之巨啊……此言一出,整个厅堂都沸腾了。

    “恭喜董公来财!我们也能沾着董公的光,一起喝些汤了!”大家齐刷刷起身,向主家敬酒。

    “哪里哪里,大家一起吃肉!没有诸位的帮衬,我董某也走不到今天!”主家客气地推辞着。

    大家看起来都喝醉了,但说的话都恰到好处,分明是没有醉。

    原来是建材经销商招待供应商的商务宴请啊……李明算是听明白了。

    城市重建,利好房地产。

    吃到第一波甜头的,自然是卖建材、搞工程的承包商。

    市场就是这样的,很讲逻辑。

    “可是,董公。”

    席间,有人闷闷不乐,面有忧虑。

    “我们开采的河砂交给你了,你也将原材料加工成了建筑材料,交付给了衙门。

    “可是,钱款什么时候付啊?”

    “咳咳!”一听钱款俩字儿,李明就忍不住哈气了。

    是啊,衙门买了别人东西怎么拖着不付钱给人家呢?真是无赖呢~

    还好,在座的诸位大概是真有点醉了,场面又乱,竟还是没人注意到他。

    “唉……”那主家的脸色也是一黯,但很快恢复过来,拍着胸脯道:

    “现在正是国难的时候,衙门又要赈济、又要重建,花销太大,收入又少,国库也不宽裕。

    “大家在大明做生意,赚国家的钱,也得要体谅国家的难处不是。

    “但张谦刺史亲口跟我说了,上面一旦拨款,一定先给我们这笔生意结算了!”

    一番话,有情有理有大饼。

    几位供应商虽然暂时还拿不到货款,可也只能这样了。

    “可万一衙门一直赖账呢?”有人忐忑地问。

    热闹的酒席一下子就冷场了。

    是啊,衙门如果铁了心当老赖,商人又能怎么办?

    起诉?

    堂下何人状告本官?

    而且民意也不在自己这边。大灾之年,衙门为民赖账怎么了?

    你只是赔了本,老百姓可是得到了新家住房呢!

    总不能起兵反他娘吧?

    别说赖账,把应收账款一直在账上挂着,几个供应商资金链一断,也受不了啊。

    “诸位放心,别的商人我不敢保证,但我们的钱,一定收得回来。”

    做东的董先生又是一拍胸脯,开始了商人特有的吹牛皮环节:

    “薛万彻你们知道不?那是辅佐陛下开国的头号战将!滑州重建,就是由薛将军负责的!

    “他特么我哥们儿!”

    “哦哦~不愧是董公,厉害厉害。”大家一起举杯。

    酒桌上的牛皮,东家也就这么一说,客人也就这么一听,做不得真。

    可是李明因为职业所限,不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,都几乎没有参加过商务性质的应酬。

    猛地听见熟人老薛的名字,而且那老蠢货还顶了李靖在武庙的位置,让他一口老血没忍住,又本能地干咳起来。

    “咳咳!”

    这一咳,终于把大家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。

    醉醺醺的商人们猛然发现,大厅门口突然多了一个不认识的小孩儿。

    小孩儿不是问题,可能是谁家的孩子跑出去又跑回来了。

    问题是,这小孩儿身后跟着一长串虎背熊腰、面容“核蔼”的布衣壮汉。

    大灾之年,虽不至于饿死人,但普通布衣也不至于营养好到快把衣服撑爆吧?

    这分明是便衣。

    而最近在滑州城中,出行能有这一派头的……

    “是,是陛陛陛……”到底是做生意的,席间很快有人认出了李明的身份。

    全场一时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而就在这时,好死不死的,小二端着热乎菜上来了,得意地唱着:

    “鲤鱼焙面,滑州做法~”

    做东的老董一下子急了。

    “混……混账!大灾之年,过分了啊!”

    说完,他僵硬地扭动脖子,转向至贤至圣神皇陛下。

    灌进肚子里的黄汤,全部化作汗水流了出来,他只觉得脑门冰凉,噗通跪了下来:

    “草草草民拜见陛下!不不不知陛下大驾光临,请陛陛陛下恕罪!”

    他还算是场面上的人物,能大致完整地说出句子。

    其他人早就吓得魂不守舍,只会跪在地上咚咚磕头,复读“恕罪”了。

    发国难财、聚众吃喝、对朝廷命官口出不逊、而且还敢吃与李家同姓的“鲤”鱼(在唐朝得打六十大板,大明虽然没有限制,但民间也还有忌讳)。

    关键是,还都被陛下撞了个正着!

    这些罪名随便挑出一条,都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。

    何况摞在一起呢!

    “咦?”小二莫名其妙被喷了一脸,又看着客人们莫名其妙地磕头,一整个莫名其妙。

    “没事,你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李明朝那状况外的小二挥挥手,转向了这帮大发“国难财”的富商们。

    刚才还在吹牛逼的商人,现在都匍匐在地瑟瑟发抖。

    一般情况下,大明百姓碰见陛下会心惊肉跳(×)欣喜若狂(√)。

    但现在明显不是一般情况。

    抛开瞎吹的牛皮不谈,通过国难盈利逾万贯、还只是其中一笔大生意,这可是商人们自己亲口供出来的。

    暴利耶,国难耶,朝廷的钱耶,民脂民膏耶!

    众所周知,当今陛下是老百姓的天子,最喜欢干的就是土地财产强制再分配。

    他们这帮做买卖起家的新贵,虽说不是传承千百年的士族。

    但老百姓水深火热,他们开席吃喝;皇帝住帐篷,他们出入高端会所……

    自认,好像也确实够到了红线。

    气氛凝重得宛如实质,大家没人敢说话,只是偶然有啜泣声。

    李明环顾匍匐在自己脚下的富商们,忽然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。

    这是权力的感觉。

    大富大贵,又能怎样?

    他只要动动手指,照样人头落地,财产充公!

    不但重建的账赖掉了,国库还能进项一大笔!

    老百姓还要拍手叫好,感谢陛下英明神武,为民除去蛀虫!

    这都是为了救灾,为了百姓,为了大义……

    李明恍惚了一阵,闭了闭眼,深深叹出一口气,摇了摇头,将这个念头驱散。

    “你们啊,低调点。”

    李明只是留下了这句话,便转身离开。

    咦?

    趴在地上的众人愣了愣,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
    感动不?不敢动不敢动……

    在即将迈出大厅之前,李明又回过身,补充了一句:

    “关于滑州付拖欠的建材款项,现在朝廷确实有困难。

    “但几位放心,钱一定会付,账期不会拖得太长。”

    咦???

    大家这次是真的傻了,几乎下意识地抬头,想要确认是真的还是自己听错了。

    不过门口空空荡荡的,神皇早已翩然离去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“不论在任何时期,也总是会有富人啊。”

    李明离开了高级会所,肚子还空得咕咕叫,心里五味杂陈。

    在某一瞬间,他是真的想发动“均贫卡”,把富人的钱没收了用于赈灾。

    但他还是忍住了这个冲动。

    因为老实说,这伙商人挣的钱也完全合法合规,又没有偷税漏税什么的。

    把他们均贫了,谁来给灾区提供建材、承包工程?

    往大了说,以后谁还和衙门做生意?

    乃至于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做大做强、再创辉煌了。反正猪养肥了都得杀,那谁还努力工作?不如躺平。

    所以,盲目均贫不可取。

    你不能只在市场经济有利于自己的时候,才歌颂哈圣伟大。

    “不过,这趟走访也不是没有收获。

    “原来灾区也不是没有剩余资源,只是在富人手里。

    “北方都如此,南方尤甚。

    “问题是,该怎么把这些资源合理地掏出来,又不会引起反弹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