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 琐碎的生活

类别:都市言情 作者:陈家人字数:5182更新时间:23/06/19 12:17:15
最新网址:www.ishuquge.la
    thu apr 02 10:17:12 cst 2015

    火车很快开走了,我一边往回走,一边在想着舅公刚才说的一番话。我盼望着夏天早一点到来。我盼望着早日能到乡下去。在学校里的政治课没有白读,老师讲的那些历史我很喜欢听,还经常记笔记。不过好景不长。一天,老师说:“我们中学生要学农,到郊区的农村去锻炼。体会农民的生活。”我回到家里,和父亲讲了学校里的决定。父母问我可不可以不去。我说:“如果不去,就会说你是修正主义思想。学农的时间是一个半月,所以需要交一定的费用。还要带一点必须的生活用品。”我心里暗暗的高兴,因为有这么长时间可以离开父母,可以很自由地生活一段时间。根据我的表现和我的性格,老师分配我的学农任务是负责把全班同学的吃饭问题解决好。到镇上去买米,还要买菜,做饭。有几个同学被安排在我的炊事班里,我管理得很好。老师表扬我,农民也表扬我。

    学农还有一个叫什么指挥部的,也表扬我。但是我并没有感到高兴,因为这些工作和我在家做的家务活一样,我没有感到一点困难,而且做起来很顺手也很熟练。在学校和在家庭中我没有体会到那种成长的感觉,但是现在我感觉到自己长大了许多。农家活和我在乡下时一样,在什么季节做什么活,我都很熟悉并且能熟练地去做。别忘了,我是在农村长大的,对农家生活我是情有独钟的。

    一个半月的学农时间不算短了。当我结束学农回到家里的时候,邻居们看到我都说我人长大了,脸也晒黑了,像个大人了。可能是我正在发育期的原因吧,从那时候开始我的饭量开始增加了,一顿饭可以吃三大碗白米饭,还不需要什么菜。当时我就在想:回到家里不能吃这么多的饭,不然会被父母说成饭桶。

    果然,当我从学农的基地回到家里以后,每次父母去买米时总会发牢骚,说家里多了一个饭桶,光知道吃饭。为此,有时候为了省一点粮食就叫我烧粥吃。当时买粮食是要粮票的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定量粮食。如果不够,就只能买面粉吃。所以当时我经常吃面疙瘩或者是面粉做的大饼。即使这样,我还是不能省粮食下来,我的胃口是大了,但是遭到父母不明不白的责骂也多了。

    我有一个邻居,他们家有三个兄弟,各个都很勤劳。他们的生活贫穷而艰苦。但是我看到他们总是开开心心。老大待人很和善,为了生活,他织出很多好看的绒线衣。心灵手巧的他平平安安,快快乐乐地带领着两个弟弟生活在我家的隔壁。

    有几次母亲在骂我的时候就会把这位邻居家的老大和我比较,母亲经常会说:“你看看你自己人长这么大了,什么都不会。人家只比你大两岁,绒线衣织得那么好。你会什么?只会吃饭,吃饱了就偷。”说实在的,小时候的“偷”也是没有办法。毕竟我家里的情况和其他人不一样。

    我只能对母亲说:“那是过去,现在和将来我不会再偷了。”可是母亲听不进我的话,还是不停地骂道:“你啊,你就靠偷可以过日子了......”我只是一声不响地听着母亲的责骂。

    过了几天,我在邻居老大的帮助下,学着织绒线。到了晚上,我叫母亲给我一些绒线和绒线针。我说:“现在学校反正也不上课,我把家务做好,跟着邻居老大学织绒线。”听了我的话,母亲一边找绒线,一边不停地说:“你有这样的本领就好了。我们一直想生一个女儿,现在就把你当女儿算了。”从那时起,我不但学会了如何织简单的绒线,而且连父母床上的被子也是由我来缝补。邻居们都说我里里外外一把手。

    每星期花贰元钱买菜的任务是最让我头痛的事。父母要求我每天准备不同的菜,我必须精心安排好这两菜一汤,否则父母就会不满并责骂我。父母的这种责骂是莫名其妙的,是不明不白的理由。他们的这种责骂是我最不愿承受的。一旦发生了,我浑身难受,只好自己忍着内心的委屈,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敢多和父母争辩。我基本上没有和父母在某个问题上争辩过,凡事都听之忍之。

    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,眼看夏天就要到来了。虽然学校里没有什么课程,但是每星期总还是要返校两次。每次到学校去也只是听听重要广播,上上政治课。有时还要开批斗会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搞得轰轰烈烈,但是荒废了我的学业。

    接着学校又通知说全校学生要进行军训活动,学习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髓。时间定为一星期。随后还发给每一个学生路线图,通知学生家长要交一定的费用。说实在的,我最怕的就是要叫父母交什么费用。因为父母认为我的存在给他们造成了麻烦,在我身上要付出很多无用的钱财更加让他们生气。而我也不愿意节外生枝,惹得父母不高兴。但是事情并不能如自己所愿。

    最后父母也只能以通知上的要求支付了活动的费用,但是他们心里的不满就演变成朝着我发起了火,不是骂我讨债鬼,就是叫我早点死。虽然这样骂,我一点也不感到害怕,但是我很忧伤。有时自己会想:如果有一天我能靠自己生活,我永远会离开父母,过自己的生活。心里再也不会有忧伤。

    军训开始了,按照路线图每天要走很多路。有时身上还要背上学校准备的道具铁锅。当时我毕竟才十六七岁,背着铁锅行走觉得很重,没走多少路就觉得很累。我满头大汗还气喘吁吁。可是还没到一定的时间,不能把铁锅放下,我只好坚持走。

    每天走这么长的路脚上起泡了,我还是照样跟着队伍走。由于我穿的鞋并不是专用于行走长路的鞋,只是普通的布鞋,俗称松紧鞋。所以走起路来更加费力。有时我跟不上队伍总要被领队的解放军训斥。严格要求的军训给我增加了一次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,虽然辛苦,但是很有意义。

    一星期的军训终于结束了,回到上海休息了几天。返校时学校通知休学两个月,由同学自行加入到社会上的“文化大革命”的队伍中去。我把通知单拿回家,没有直接交给父母。只是把通知单放在桌子上。因为我知道,这是我到乡下去的最好机会。

    这天父母下班回来的很晚。我已经睡觉了,但是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。心里想着,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才能让我到乡下去。舅公肯定在乡下等着我去呢。到了乡下一定会玩的很开心。我想着、想着就睡着了。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看到桌子上的通知单不见了,我知道是父母拿走了。我照往常一样把家务做好,而且做得比平时更好。我这样做就是想让父母开心,只要父母开心了,对我的态度就会变好,对我的管教就会放松。到乡下去的机会就会很大。

    这天,父母下班后和往常一样。但是总不提我从学校里拿回来的通知单。我也只能默默忍耐,压抑自己心里的快乐和激动。就这样我慢慢地等待,大约过了快一个月了,我想父母不可能让我到乡下去了。我也不敢问父母,心里的快乐和激动早已烟消云散。只是和邻居家的几个孩子在一起锻炼身体。当时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――去当兵。因为我明年就符合当兵的年龄了,这样我就可以早一天离开父母。想到这一点,我就加倍的努力锻炼身体。

    这一天父母休息,母亲说:“走,我们一起到小菜场去。”于是我拿着一只竹篮子跟着母亲走。母亲没有到菜场去,带着我直朝菜场旁边的一个食品商店走去。在商店里,母亲对我说:“明天你到乡下去,买些东西带给舅公和舅舅。”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心情激动。我心里暗暗地高兴,但是不敢显露在脸上。我说:“随便买些什么。”于是母亲和我挑选了一些舅公、舅舅和阿姨都需要的东西。比如说食糖、肥皂。另外,我还帮舅公买了几包“小苏打”。

    在买好东西往家走的路上,母亲说:“明天早晨早点起床,今天把东西准备好。”我问母亲这次在乡下住多久,母亲说:“反正你学校里来通知以前,起码有一个月。还不够吗?”我说:“可以了。”和以前一样,到乡下去是我最高兴的事。早晨我很早起床,早饭也顾不得吃。我告别了父母就带着给舅公的包走出了家门。给舅公准备的东西只要一个包,而我的力气已经变得很大了。这点东西对我而言是轻而易举地。

    我轻轻松松地拿着包来到火车站,买好车票等着火车的到来。这时我看时间还早,就到车站前的小店买了一些零食。买零食的钱是母亲让我带给舅公的,所以我就不假思索地用了一元多钱。我心里想:舅公不会怪我的。下午,我很顺利的到了舅公家。我把行李一放,叫舅公自己整理。我就迫不及待的和邻居家的一个孩子一起去玩耍了。

    我们一边玩,一边商量着晚上去捉青蛙的事。我早就想到乡下来了。在父母身边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。我问舅公:“我到底是不是父母生的?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我?”舅公说:“你从小就在我身边,他们没有带过小孩,所以在感情上就会疏远。现在你人也大了。懂事了,他们怕你记仇,所以不是经常打你的。我也和你父母讲过好几次了。等到你工作了就好了。”舅公讲的话我句句都会牢记在心,我盼望着 早日长大,能够独立生活。

    过了几天,舅公指着门口的一群鸡对我说:“这些鸡都是我给你准备的。从明天开始我就杀鸡给你吃,这些都是童子鸡,像你现在的年龄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候,吃这些童子鸡是很补身体的。”我说:“这么多鸡我怎么吃得掉?”舅公笑着说:“傻瓜!又不是叫你一天吃光,一天只吃一个。”

    从第二天开始,舅公每天都杀一只鸡。鸡虽然小,还是童子鸡,但是对我来讲,每天吃一只鸡确实是一种负担。我问舅公一共有多少只鸡。舅公告诉我他准备了十六只鸡,一天一只,半个月我就把这些鸡都吃光了。就这样,我一连三四天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是以鸡为食。我对舅公说:“舅公,我不想再吃鸡了。我把这些鸡油全部拉掉的。”舅公说:“这只鸡又没有油。”我坚持道:“不是油的问题,天天吃鸡我不想吃了。你和我一起吃吧。”舅公说:“瞎说,童子鸡只能独吃。别人连一点汤也不能喝的。如果别人吃了,你等于没有补到身体。你现在正在发育中,是你一生最关键的时候,长身边不这样补怎么行呢?”

    我当时也不懂,只能按照舅公的要求天天吃鸡。这一天,我在吃鸡的时候,大舅舅家的女儿坐在旁边看着我吃鸡,我一边和她说话,一边把一只鸡腿递给她吃,还没等她伸手来拿,就被舅公发现了。“你不能吃!”舅公突然大喊,声音几乎震动屋顶,给我吓了一跳。接着舅公就好声好气地对大舅舅家的女儿说:“这次建平来乡下不容易,以后机会不多了。让他把身体补好,过些日子,我也会给你吃的。现在你先走开,别人吃东西,你不要在旁边看,这样不好。”说到这里,大舅舅家的女儿站起来走了出去。

    等小女孩走了以后,舅公对我很严厉地说道:“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啊!我已经对你说过多少遍了。童子鸡只能你一个人吃,别人是不能吃的。你怎么就不听呢?”舅公说了一遍又一遍,最后还说:“好了,从现在起,我就一直看着你吃,直到你把鸡全部吃完,汤也全部喝光,我才让你出去玩。否则你别想过我这一关。”说着从旁边拿过一只小橙子坐在我的旁边,我只能一口鸡,一口汤的吃着舅公为我准备的童子鸡。

    就这样,每次舅公把鸡烧好后,认认真真地放在桌子上,然后坐在旁边看我把鸡吃完才笑嘻嘻地说:“这样才是我的好外甥。”想来舅公对我做的事情真是用心良苦啊!就这样十六只童子鸡,我每天吃一只,不知不觉终于到最后一只了。舅公说:“这最后一只鸡我和你一起吃好吗?”我当然高兴地说:“我就不吃了,还是舅公你一个人吃吧!我已经吃了这么多了,你不是说童子鸡要一个人吃才补身体的吗?”“你懂什么?这是最后一只了,前面吃的已经补好了,所以我说最后才能我们两个人吃。”最后我和舅公一起吃这只鸡了,但是舅公只吃了两只鸡爪。我叫舅公吃,舅公说:“我不是已经吃过了吗?”我连忙说:“可是你只吃了鸡爪。”舅公立刻反驳道:“鸡爪不是鸡啊!一样是鸡的味道。”我还想说什么的时候,舅公说:“好了,别话多了。快点吃。”

    没办法,我只是一边吃,一边流眼泪。心里想:舅公苦了一辈子,不是不想吃鸡,而是舍不得吃。他在全心全意的为我考虑。我感动地说道:“舅公,等我以后有出息了,一定会多给你钱去买肉吃。”舅公笑哈哈地说:“舅公不要你的钱,只要你有这份心,我就高兴死了。”终于我吃完了十六只鸡,舅公也不像前几天那样忙了。

    这一天,舅公说:“今天不烧饭了,到舅舅家去吃饭。舅舅今天为你捉到不少鱼。”我听说有鱼吃当然很乐意和舅公一起去舅舅家吃晚饭。天气很热,舅舅用一只小方桌放在门口的空地上。舅舅、舅妈还有一个舅舅的小孩都在家里。这个小孩比我小很多,所以我们不常在一起玩。舅舅客气地说:“没有什么菜给外甥吃,今天叫你来吃你喜欢的鱼。”我很高兴,没有想到舅舅居然端上来四大碗鱼,每人一碗。我好奇地问舅舅:“啊!就这样吃鱼啊!光吃鱼吗?”舅舅高兴地回答道:“对呀,要吃就开开心心吃个够。”于是我们大家就吃起鱼来。

    我尝了鱼,感叹道:“真好吃。这一段时间天天吃鸡,我都吃够了。”舅舅听了说:“小孩不要瞎说话,你知不知道你舅公养这些鸡花了多少精力,舅公自己不舍得吃,都是为了你的身体。以后长大了,不要忘记舅公这样喜欢你。”我说:“我一定记住,请舅公、舅舅放心。”舅公听了满心欢喜地说:“好了,快点吃你的鱼吧!别这么多话了。”于是我们开开心心地吃着美味的红烧鱼。

    吃完晚饭,我们坐在场地上乘凉。看着从我们身边飞过的萤火虫,一亮一亮的。再看远处,萤火虫就像天上的星星,一闪一闪,真好看。四周还不时地传来青蛙的叫声,咕,咕,咕。在乡下,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在夏天的晚上到田间和河边去捉青蛙,还有静悄悄地坐在河边钓鱼。

    我和舅公、舅舅、舅妈在一起乘凉,说天道地。我告诉舅公现在父母不像从前那样动不动就打我了。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,我就像是他们的眼中钉、肉中刺。我看到父母就像老鼠见了猫。我也不能有自己的思想,一切听从父母的,也不能和同学在一起玩。我真不想再回到上海,更不愿再和父母在一起。这次等我回到上海后,我想在学校里报名去参军。舅公说:“参军很苦的。”我说:“我不怕苦,就怕看到父母对我的那种样子。”舅公接着说:“这是你的命,苦命。好了,很晚了,我想睡觉了。”舅公一边说,一边站起来准备走了。我也就跟着舅公走回到我们自己的住处,只需走二、三分钟就到了。

    夏日,当然不是睡在房间内,在门口用两只长凳子、门板一张当床。这样睡觉真是痛快。我和舅公就躺在门板上脸朝天看着星星,慢慢地睡着了。在乡下的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。我知道回上海的时候快到了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怎么办呢?总是要走的,我真是舍不得乡下的生活,只能流着眼泪、依依不舍地告别舅公、舅舅和阿姨,还有邻居们。我离开了我生活过并含有感情的村庄。
  https://www.ishuquge.la/txt/14936/3266849.html